包頭市九原區烏蘭計五村黨支部以組織推動,充分發揮“橋頭堡”作用,將鄉村“自治、法治、德治”相結合,不斷提升鄉村治理能力,鄉村善治水平顯著提高,真正做到了鄉村治理為了群眾、依靠群眾,治理成果群眾共享,走出了一條鄉村善治之路。
以“自治”為基 激活鄉村治理內生動力
為打通群眾反映問題的快速通道,烏蘭計五村實行村“兩委”班子輪流值班制度,將每周一設定為村干部接訪日,有需要解決困難或反映訴求的群眾可到村委會尋求幫助。通過完善村規民約,實行制度化管理,先后推出分紅制度、落戶制度、村民代表管理制度等。為做好服務群眾“最后一公里”,村黨支部主動聯系阿嘎如泰蘇木衛生院開展義診活動,讓村民在家門口享受免費診療服務;組織開展“暖心助殘,讓行無憂”輔助器發放活動,幫助轄區殘疾人解決出行難題,改善生活品質,大幅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指數。
烏蘭計五村殘聯負責人上門入戶為殘疾人發放輔助器具輪椅。
為強化服務效果,采用“黨建+志愿服務隊”工作機制,成立5支志愿者服務隊發放“暖心煤”,全力以赴實現農牧民用煤保障落到實處,以實際行動確保了農牧民群眾溫暖過冬的需求。同時通過成立為村級發展規劃出謀劃策的“晚霞”老年人志愿者隊、為鄉村振興助力的“曙光”青年創業志愿者隊、改善村風民風的“鑄魂”文藝志愿者隊,推進了烏蘭計五村的鄉風文明建設,同時提升了社會治理效能。
以“法治”為保障 實現鄉村治理井然有序
烏蘭計五村黨支部由于過去“不懂法、不知法、不用法”,產生了很多的社會矛盾,為解決這一問題,在總結多年經驗的基礎上,通過聘用法律顧問,對接九原區人民法院成立駐村法官工作站,廣泛開展普法教育行動,積極組織村民學習法律知識、咨詢法律問題。在烏蘭計五村的歷年發展過程中,由于村內資金缺少,歷史遺留債務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,群眾過去為村內提供的物品和勞動報酬等一直未進行及時處理,導致多年來群眾矛盾凸顯。
舌尖管家給種植戶講解綠色種植土壤調理改良方法。
為有效化解矛盾,烏蘭計五村黨支部摒棄“新官不理舊賬”的工作態度,積極推進矛盾解決。通過主動對接聯系九原區人民法院、阿嘎如泰蘇木及派駐司法所,最終有效解決涉及43人、資金13萬余元的歷史債務問題。烏蘭計五村主動擔當的工作作風得到了群眾認可和好評,提升了村集體在群眾中的形象,為村級治理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以“德治”為支撐 樹立鄉村治理新風正氣
烏蘭計五村黨支部充分發揮“德治教化”聚合力、揚正氣、潤民心的作用,以德育心、以德聚人,把德治融入基層治理方方面面。依托結親活動,走訪入戶,開展“婚姻家庭關系、鄰里關系、家風家教”宣傳活動,增進了群眾對遵守道德法律、履行社會責任的價值認同感。節假日時,積極開展“粽葉飄香迎端午 共敘鄉愛鄰里情”“我們的節日”等系列主題活動,依托村民對于傳統文化的情感認同,激活了文化傳承的“源頭活水”,在教育引導村民保持淳樸之風的同時,有效提升了村民的集體認同感。
此外,烏蘭計五村還積極組織“最美庭院”“道德模范”等評選活動以及農耕研學活動,通過微信群分享宣傳有關社會道德方面的案例60余篇,始終堅持不懈做好道德教育宣傳,實現鄉風文明之花在烏蘭計五村綻放。